教師研習心得

姓名: 鄭淑珍  人氣指數: 4017 

輔導知能研習—兒童情緒管理

一、研習名稱:輔導知能研習—兒童情緒管理







二、研習地點:成德國小







三、研習講師:楊文麗老師







四、研習特色:



所謂『兒童情緒障礙』泛指在學校生活中:情緒不穩、經常性的憂慮、上課容易分心、同儕關係不佳、課業適應不良等狀況之學生。這些學生因情緒障礙之影響,在學校的學習表現、生活適應均受到限制,容易因此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、缺乏自信等心裡特質,經惡性循環後,有可能導致嚴重的適應困難及偏差行為,為使此類學生重獲成長的契機,講師認為教師應提早發現加以協助,讓學童建立一套處理自己的情緒管理辦法;並運用簡報的方式呈現授課的大綱與實例,使在場的老師們受益匪淺。







五、研習心得:



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所在,父母是學齡前兒童主要的模仿學習的對象,到了就學階段,學校中的老師就成為孩子的另一個觀察學習的來源。亦即,大人是孩子行為的示範者,大人的反應、處理情緒的方式會攝入孩子的腦海中,遇到刺激(事件)出現時,孩子會「拷貝」大人的言行來因應。因此在協助兒童情緒管理時,我們必須體認「成人世界」對兒童的影響,先學習覺察、處理自己的情緒,全面觀照兒童這個「人」,才有可能成為兒童情緒管理的引導者。



當我們的學生為負面情緒所困而徬徨無助時,他最需要是同理接納以紓解情緒;學生能宣洩情緒,才有可能面對自己的問題,教師也比較有機會走進學生的世界,引導學生覺察及成長,讓學生有重新開始的能量!因此情緒管理的主要目標為協助兒童體認及表達自己的情緒、體認及接納別人的情緒,教師是父母之外情緒教育的主要示範者、引導者、推動者,教師能清楚自己的信念,能覺察及適切表達自己的情緒,比較能讓學生感受到情緒很真實的在人身上,進而學習人己間的情緒覺察與處理。







兒童情緒管理的參考原則:



一、以引導為主要原則,不要只從認知上教導兒童情緒管理的知識。



二、掌握「機會教育」原則,運用體驗、角色扮演、團體遊戲等方式和兒童談情緒管理處理。



三、營造溫暖關懷的氣氛是推動情緒管理的催化劑:教育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,對兒童尊重、接納、傾聽、同理心的態度,比較能引發兒童對情緒的覺察,增進學習情緒的表達及處理能力。



四、將情緒教育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中:學校裡的校外教學、班級競賽、大隊接力等活動,很能凝聚班級學生的向心力,帶來師生情感交融的感動,讓師生擁有「我們曾經 …..」的情緒教育,這種和「生活」融合的教育,很真實、也很難忘!



五、教師為兒童情緒的陪伴者、支持者:在遭受挫折時,能協助兒童坦然面對已發生的缺憾是很重要的的過程,而非只停留在焦急憂慮的情緒中消耗能量,教師的同理,容許兒童犯錯的態度有助於兒童面對真實狀況。哪一種回應方式比較能療傷止痛呢?「怎麼這麼不小心,你應該妥善保管班級作品…….」「花了很多時間居然毀了,很難過喔!有沒有可以幫忙的…….」



六、因應兒童身心發展狀況之個別差異進行情緒管理:兒童來自不同家庭,帶著原生家庭所塑造的「自己」與他人互動、適應環境,面對每個兒童的獨特性,教師在帶班或輔導時,可了解其身心發展需求並加適當的引導,協助兒童找出自己情緒的律動與根源。



當然,不可避免的,有些兒童或我們自己的情緒表現,是因為更多複雜的背景因素造成,或者有些兒童情緒表現的強度,超過了導師或任課老師個人所能處理的程度,這時,請別忘了尋求相關資源輔助,因為尋求相關資源輔助,也是教師專業的重要一環。願我們孩子的情緒管理都能平穩、和諧,此次課程真使我收穫良多。


回心得發表 發表文章